您当前的位置 : 江西工人报 > 鄱阳湖副刊

耶溪河上的桥

来源:大江网-江西工人报 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0:06   编辑:舒小露

  耶溪河是宜丰县境内第一大河。它从北部山区逶迤而来,穿过县城流向南部平原,堪称宜丰的母亲河。流经县城的那一段,因山峦阻隔,先往南,后向东,再往南,又向西,最后折向东南汇入锦江、赣江再入长江,恰似一位丰腴美妇,尽情舒展那仪态万千的腰肢。虽说清澈的河水哺育了两岸百姓,然而波澜汹涌的河道,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。盼桥,自然是一代代宜丰人的梦想。

  我是1983年高校毕业到宜丰一中工作的。我住耶溪河东岸,一中在西岸,直线距离不过两三百米。可每天上班,非得往下游走四五百米,过平政桥,再往上游走四五百米才到学校。那时宜丰县城小,不到3平方公里,耶溪河上也仅有这座平政桥。此桥既是省道上铁线的重要桥梁,更是县城东西两岸的连接桥。作为省道上的一座古桥,千百年来的交通重荷,一直由它默默承载。

  据宜丰县志记载,平政桥初为浮桥,南宋时建造木桥,因河深水急,每到汛期即被冲毁。明崇祯年间始建石桥,到清代多次改造或重建,现存四墩五拱、由长短石交错迭砌的桥身,就是清乾隆年间改建的结构。

 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,我见一伙工人拉了高大的设备在河面打桩,一问方知,宜丰一中后门要建大桥了,经由平政桥的省道将改道于此。人们欢呼雀跃,希望耶溪河上矗立一座新桥,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啊!此桥命名为耶溪大桥,不到一年,路桥皆通。此桥系一级公路桥,平坦,宽阔,吸引七八成行人车流由此经过,平政桥的拥挤得到缓解。

  后来,县里在耶溪河南岸的古南园修建南屏公园,占地千余亩,曾是江西省最大的县级公园。与县城相连的南屏公园大桥便诞生了,这算是耶溪河上的第三座大桥。也就是这个时代,下游一公里处的塔下农场,修起了一座简易的钢筋水泥桥,叫塔下农场桥。那是耶溪河上第四座桥。 第五座桥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平政桥下游400米处建的云龙大桥。那时河西岸的村子整体拆迁,重新规划,打造成别致的云龙山庄小区。此桥人车分离,拱形设计,远远望去,犹如彩虹凌空划过。

  进入新世纪的20多年,耶溪河上的桥如雨后春笋冒出来,且一座比一座宽阔、气派、漂亮。先说上游部分。县城主干道新昌西大道,跨越耶溪河延伸到桥西卫生院门口,新昌大桥由此横空出世。此桥静卧平政桥上游150米处,桥面与路面平行,其过桥便捷程度,是高出路面十几级台阶的平政桥无法比拟的。它几乎取代平政桥承载了此处的人流车流;几年前,上铁线升级为354国道,耶溪大桥拆除重建,不仅由原先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,还另辟三个学生专用通道,桥面分别用红色、绿色标注,使学生上下学安全又快捷。

  再说下游部分。近20年来,宜丰县城往东往南扩张了10多倍,达到33平方公里,昔日的荒郊野地,四处高楼林立。城东的两路口大桥,作为外地货车绕开宜丰主城区的过境大桥,在建设者紧锣密鼓的号子声中建成通车;随着城南物华大市场建成,迫切需要拉近与县城的距离,这样,在塔下农场桥下游300米处的物华大桥应运而生。

  最后说中游部分。随着县城直达320国道的新的宜石公路打通,南屏大桥、石埠大桥和黄陂前大桥,也在短短几年内相继建成。三座大桥的贯通,大大缩短了宜丰县城到320国道的距离,原先半个多小时车程现在10分钟即可到达。

  这样算来,宜丰城区10公里河道上,有大小桥梁11座,除了平政桥这座400年的古石桥,其余10座都是新时代杰作。平均不到1公里就矗立一座桥,群众的方便度可想而知。古老的平政桥,在耶溪河茕茕孑立几百年,历尽沧桑,未能等到新桥出现。直到新中国健步走来,直到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、祖国富裕强大,才等来众多的“家庭成员”。它们或拔地而起,或凌空高架,其傲人雄姿,成为宜丰一道道亮丽风景线。

  如今的平政古桥作为宜春市十大重点保护古桥之一,经文物部门修葺加固,重现昔日风貌。为保护古迹,桥面恢复了台阶设计,禁止车辆通行。白日里,桥上人流熙攘;夜幕下,灯火辉映,广场舞、红歌会、秧歌队与小吃摊贩的热闹场景,俨然让这座古桥化身为新时代的“星桥夜市”。

  □ 唐银生

(作者:唐银生)

融媒矩阵


官方微信

江西工人报社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