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钨控股集团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黄沙钨矿的矿井深处,昏暗的灯光下,黄小清正专注地检查着每一个作业面。他的眼神坚定,动作熟练,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刻在他的心中。20多年来,他从一名普通风钻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和安全守护者,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矿山的安全。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,这些荣誉背后,是他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奉献,更是他对创新的不懈追求。
党员就得带头冲
“入党不仅是荣誉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。在矿山,党员就得是标杆,关键时刻要顶得上。”黄小清说。2004年2月,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从那时起,他就深知党员的责任与使命。2014年,他到江钨控股集团铁山垅钨业参加工作,在新的岗位上,他更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
2021年,企业面临两个重点采场的攻坚任务,时间紧、任务重。黄小清主动请缨,带着班组成员一头扎进矿井。“那段时间,我们每天泡在井下,反复研究采场情况,优化爆破方案。”他回忆道。在攻坚过程中,黄小清大胆创新,引入新的爆破技术,通过精确计算药量和优化炮眼布置,不仅提高了爆破效率,还减少了对周边岩体的破坏。最终,仅用半年,他们就攻克了这两个采场,刷新了采掘新纪录,成为井下的“出矿状元”。2021至2024年,他带领的班组采矿量连续30个月位居第一,每班平均产出3个作业面的矿石,每班可采矿300余吨,为江钨集团年度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2024年初,企业井下深部中段运输提升工程遭遇重重困难,工程难度大、质量要求高、时间紧迫。黄小清一头扎进施工现场,每天早出晚归,仔细研究每一个技术细节,优化施工方案。在施工过程中,他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支护技术,有效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效率。最终,仅用一个半月,就完成了斜井延伸工程的下掘任务,确保了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。
安全是矿山的生命线
在矿山工作,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。黄小清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:“安全是矿山的生命线,一旦出事,不仅影响生产,更关乎生命。”每天下井前,他都会仔细检查作业面,排查各类安全隐患。从打眼角度、密度、深度,到药量填装、炮眼堵塞,每一道工序他都严格把关。
作为一名井下风钻工,控制采幅和爆破率是技术难点。为了攻克这个难题,黄小清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书籍,向老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他对风钻机106个零件烂熟于心,拆装自如,还练就了“闻声识障”的本领,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采矿行家。“技术过硬,才能在安全和效率上做到两不误。”他自豪地说。
2024年下半年,黄小清转岗负责安全工作后,他严格执行安全法规,深入矿井一线检查监督,及时整改安全隐患,纠正“三违”行为。
传承技术就是传承希望
黄小清深知,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,企业才能持续发展。他秉持着“以老带新,传帮带”的理念,对新员工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。
2023年,“黄小清劳模创新工作室”成立后,他更是有了施展拳脚的平台。在他的培养下,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迅速成长,成为各采掘战线上的中坚力量。工作室不仅传承了技术,更传承了创新精神。黄小清鼓励年轻员工大胆尝试新技术、新方法,通过创新来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。
黄小清还积极参与公司推广的新工艺、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。他灵活运用“中直径深孔阶段崩落法采矿方法”,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,减轻了劳动强度。
面对日复一日的艰苦工作,黄小清从不言苦。“矿山工作确实辛苦,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,就要坚守下去。”他始终不忘“钨业报国产业强国”的初心使命,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以爱岗敬业的态度扎根井下生产一线。
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啸延